免费咨询热线:400-678-5000

首页 >> 拆迁资讯 >>法律法规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成功案例
更多
站内推荐
更多
详细内容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和目的】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管理,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应当遵循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诚实信用、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过罚相当】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农业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与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五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树立包容审慎执法观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指导和监督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辖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第七条【基层党组织建设】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八条【党风廉政建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管理

  第九条【主要职责】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法设立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并集中行使本级农业农村部门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能,以农业农村部门的名义统一执法。

  第十条【层级职责划分】省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并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明确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承担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责,负责监督指导、组织协调辖区内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和查处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区域复杂违法案件。

  市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并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明确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承担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责,负责查处具有较大影响的跨县域复杂违法案件及其直接管辖的市辖区内一般农业违法案件,并监督指导、组织协调辖区内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县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实施辖区内日常执法检查和一般农业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调用下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人员。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乡镇涉农执法力量,由其承担日常巡查、接受投诉举报、协助调查取证等工作。

  第十一条【案例发布制度】农业农村部定期发布农业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总结农业行政执法经验,指导全国农业行政执法法律适用,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质量。

  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及时发布辖区内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第十二条【执法办案指导小组】省级、市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选调辖区内农业行政执法骨干,组建执法办案指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提升基层执法工作能力和质量。

  第十三条【综合执法和行业管理关系】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明确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行业管理、技术支撑机构的职责分工,健全完善线索处置、信息共享、检打联动、协助执法等协作配合机制。

  第十四条【执法资格管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应当通过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组织的行政执法资格专业考试,按程序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并持证上岗。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不得配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不得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统一负责辖区内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

  第十五条【执法培训】农业农村部负责制定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指导建立部、省、市、县四级培训体系,明确培训职责和任务分工。

  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根据要求制定本地培训计划,具体落实培训任务。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执法培训。执法人员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培训。培训情况应当作为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和任职晋升的依据。

  第十六条【日常业务学习】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积极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提升执法办案能力。

  鼓励和支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第十七条【问题研究】农业农村部门领导班子应当定期研究、解决或者协调推动解决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大问题。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法律顾问、法学专家等,及时研究解决农业执法办案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第十八条【执法人员轮岗】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和实施执法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培养通专结合、一专多能的执法人才。

  第十九条【人员表彰和奖励】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执法机构或者执法人员,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辅助人员管理】农业农村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合理配置行政执法辅助人员。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临时借调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管理。

  严禁使用辅助人员直接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十一条【执法练兵】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结合本地实际,定期开展执法练兵活动,发现和培养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执法尖兵和办案能手。

  第三章  执法行为规范

  第二十二条【基本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裁量合理,文书规范。

  第二十三条【依法保护】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第二十四条【履职管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不履行或者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造成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需要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依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管理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自由裁量】农业农村部可以根据统一和规范全国农业行政执法裁量尺度的需要,针对特定的农业行政处罚事项制定自由裁量权基准。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农业农村部规定制定本地区农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明确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市级和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可以在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对执法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进行细化。

  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适用恰当的自由裁量权基准,依法作出行政执法决定。

  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六条【规范着装】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规范穿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佩戴农业执法标志,严肃仪容仪表和执法风纪。

  第二十七条【亮证执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向行政相对人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八条【执法公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及时通过本级农业农村部门或者本级政府官方网站、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职责、依据、范围、权限、程序、结果、救济方式等农业行政执法的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第三十条【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农业农村部门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依法履行法制审核程序。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第三十一条【执法文书使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规范制作行政执法文书和案卷,做到格式统一、内容完整、表述清楚、逻辑严密、用语规范。

  第三十二条【执法协作】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跨区域农业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机制。

  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执法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能。

  第三十三条【普法宣传】农业农村部门应当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工作全过程。

  县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应当采取包区包片等方式,与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立联系机制,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育指导和跟踪服务。

  第三十四条【禁止行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执法,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从事经营活动;

  (二)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

  (三)不准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

  (四)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牟利;

  (五)不准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

  (六)不准作风粗暴。

  第四章 执法监督

  第三十五条【案件督办】对于社会影响重大、案情复杂或者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重大违法案件,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采取发函督办、挂牌督办、现场督办等方式,督促下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查处理。案件涉及多个部门的,可以实施联合督办。

  接办案件的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及时调查处置,并按要求反馈查处进展情况和结果。

  第三十六条【举报奖励】鼓励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对举报奖励范围、等级、标准等予以具体规定,规范发放程序,做好全程监督。

  第三十七条【层级监督】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对下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八条【外部监督】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对人民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曝光、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农违法案件及时回应,妥善处置。

  第三十九条【执法舆情管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执法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第四十条【案卷评查】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文书和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评查,强化评查结果运用。

  第四十一条【行政案件纠错】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发现下级农业农村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四十二条【执法人员日常考核评议】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完善执法人员考核评议制度,建立健全奖惩分明的执法评价体系,考核评议应当包含德、能、勤、绩、廉等内容,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

  第四十三条【领导干部违法干预执法追究】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建立领导干部干预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四条【执法情况统计报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建立行政执法情况统计报送制度,明确至少1名在编人员具体负责执法信息报送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按照执法信息报送有关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执法信息。

  第四十五条【执法计划报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每年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和工作要点,于2月底前向上一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报备。

  省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将年度执法计划和工作要点向农业农村部法规司报备。

  第五章  执法条件保障

  第四十六条【执法办案经费保障】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积极争取落实农业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要求,将农业行政执法运行经费、执法装备建设经费、执法抽检经费、罚没物品处置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加强相关经费保障,确保满足执法工作需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职业伤害保障水平。

  第四十七条【执法装备使用管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执法装备配置,确保满足执法工作需要,并建立健全执法装备使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装备的采购、登记、使用、报废等管理。

  第四十八条【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和《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配备管理执法执勤用车,根据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需要,积极协调、申请执法执勤用车。

  第四十九条【执法辅助用房管理】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配置行政办公用房,根据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需要,配置问询室、调解室、听证室、会议室、物证室、罚没收缴扣押物品仓库等执法辅助用房。

  第五十条【执法信息平台使用】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办案,实现信息共享。鼓励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使用全国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在线办理案件。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将本机构和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查办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等信息上传到全国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十一条【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规定明确制式服装和标志的配发范围、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在预算定额标准以内配发制式服装和标志;不得擅自扩大着装范围、改变制式服装和标志式样、提高配发标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制式服装胸牌号码应当与其持有的执法证件编号一致。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制式服装和标志,辞职、调离或者被辞退、开除的,应当交回所有制式服装和帽徽、臂章、肩章等标志;退休的,应当交回帽徽、臂章、肩章等所有标志。

  第五十二条【执法标识管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统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标识的通知》要求,规范使用执法标识。

  第五十三条【罚缴分离】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将收费及罚没收入与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责任落实】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落实本办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五条【实施时间】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十六条【解释主体】本办法由农业农村部负责解释。

      来源:行政执法研究


Copyright 2014-2025,www.kncqls.com,All rights reserved

400-678-5000

免费咨询热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游泳场北路9号中润佳商务大厦四层

邮箱:bjcls@163.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凯诺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京ICP备18010697号-2 

手机:18601155977

版权所有:北京市凯诺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京ICP备18010697号-2   www.kncqls.com,All rights reserved

seo seo